双11优惠,超级折扣进行中

活动时间:2019年10月24日-2019年11月11日

1、3折优惠价:88元/人/年;额外赠送20个用户数;

2、活动期间购买daydao产品且金额大于1W客户,
赠送3个月服务;金额大于3W的客户,赠送6个月
服务+2张定制报表;

3、活动期间的新客户,以后新增用户按50元/人/年
单价核算。


人力资源行业干货 如何做好人才激励和挽留?这些大咖如是说

如何做好人才激励和挽留?这些大咖如是说

发布时间:2023/09/08  

102.png
摄图:思晨


关于留人和用人,我听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。
原话是:人才是企业最核心的资产。但留不住,相当于帮对手添了资产。留住了,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准,相当于给自己了负资产。

但怎样既能把人留住,又能让人把事干好呢?

大厂做法各异,又意外相通


其实这说的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——如何做好人才激励和挽留。
在这点上,各家的想法和做法可能迥异。但走向成功的企业,很多的经验总结,又不可思议地相似。
华为创始人任正看来,激发和保持人才的工作热情,会是做好人才激励和挽留的关键
在近期的内部讲话中,他明确谈及:
在如何留住优秀人才这点上,物质激励不是最主要的,最主要是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,当他热爱时,就会踏实工作,也会无怨无悔。
这话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鸣,但具体怎么做才能激发员工的这份热爱?很多人想问,讲话却没有展开。
不过从工作热情产生的源头看,以下这3点其实与之关系匪浅:


  • 职业兴趣(做喜欢的事,有内在动力)
  • 职业满足(工作有成就感,想继续做下去)
  • 职业发展(成长肉眼可见,想做得更好)



点燃热情,在职场上狂奔

在将兴趣发展成职业热情这方面,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算是精神导师。
他曾多次对外表示:做喜欢的事,自己不会觉得累,也更容易把事做好。
对于这点,大家心里也很认可。可问题在于:当“择业更多让步于“就业”,能真正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并不多。
加上兴趣还会消失和变化,所以很多时候,起“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”,选择稻盛和夫所说的第二形态:自己喜欢上现有的工作”可能更为普遍。
而这时,选择认可度高的事业、从事能胜任且有挑战性的工作、保持良好的心态,会是实现职业兴趣转化,进而激发工作热情的关键。
相比职业兴趣,以稻盛和夫为代表的企业家,认为职业情感上的满足,对人才激励和挽留的作用更大,能激发的工作热情也更高。
比如对很多人来说,即便事的工作并非出于兴趣,可很多时候,来自组织的一句认可,工作上的一点成就,团队间的情谊和默契,或者一次施展才华的机会,就可能让人热血澎湃。
稻盛和夫将这种于情感感激,和人才的度连接称为情感投资”,用于少核人才的流失。
在谷歌前首席人才官拉斯洛·博克的记录中,公司通过给员工充分授权、提供额外的学习机会、提高团队信任度等,曾让每位员工的附加值提升9%,也足见职场满足对工作质量、产出、员工向心力等的影响。

当然,工作热情能上升到热爱,并且能贯穿始终,还可能是使命感或职业发展在驱动。

在媒体的采访中,俞敏洪曾表示:自己每天工作16 小时依然不觉得累。而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所说的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狂奔”,所以乐此不疲
当没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,前进路上还困难重重,则很可能热情锐减甚至被劝退。
比如此前发起的一则针对互联网从业者的调研就显示:超过85%的人选择主动离职,原因就在于企业成长机会和空间有限
配图.png
综上,激发和保持对工作的热情,对人才生命周期影响深远。而能否做好职业兴趣、职业满足、职业发展这三点,会是人才激励和挽留成败与否的关键。

物质激励不主要,但也重要

虽然在内部讲话中,任正非认为:物质激励对于人才挽留并不是最主要的。但这并不影响华为将“给够团队利益,做好物质激励”作为公司激励和挽留人才的基础。
事实上,在外人看来,华为就是“高薪”的代名词:
公司每年在员工工资福利上的支出超过千亿,员工平均年薪在70万以上(根据2020、2021年公开数据推算)。面向毕业生的“天才少年计划”,入选者年薪更是超过200万。

富有竞争力的薪资,让华为在招聘时占据先机,“高薪养才+养廉”的策略,也让员工少了后顾之忧,同时助推企业良性发展。

不过,华为的高待遇,同时和高绩效、高产出相连。
以2022年为例,当年公司全球营收6423亿人民币,员工人数20.7万,这意味着人均产值至少在310万以上同时内部狼性文化盛行,在高工资和高激励的引导下,员工也被推着拥抱更高的绩效和产出,从而形成正向循环。
给足团队利益,让员工觉得“爽”(摘自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著作《参与感》),也是包括小米在内的很多大厂的人才激励和挽留策略。
即便薪资做不到高预期,营造便捷、轻松、愉快的办公形态,减少工作的阻碍;提供令人艳羡的员工福利或足够多的未来保障,也被很多企事业单位用于人才激励和挽留。


11.png


当然在实践中,更多企业可能倾向于实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举,通过给到员工足够高的长短期收益和职业成长、成就感、工作愉悦等心理性回报,来减少人才流失,提升人力资本的回报率。

以上未必是企业做好人才激励和挽留的全部策略,但做好了这些,旗下人才安心、尽心、长时间地为公司服务,企业也能在个人和集体共发展中实现双赢,于己于彼,都已是最好的结果。




好物推荐




用daydao,日常办公更愉快,人资管理超畅快~
04.png